快捷导航收起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内容

病理科||胃的“沙漠化危机”:病理科带你看透萎缩性胃炎

作者:吴梅 发布时间:2025/04/29 点击数: A- A+

大家好!我是病理科的显微镜导游,今天带大家围观一场发生在胃里的“生态危机”——萎缩性胃炎。这可不是普通的胃病,而是胃黏膜从“绿洲”退化成“沙漠”的过程。快戴上你的“细胞级护目镜”,我们开始探险啦!

ec4038a2e54f4c68aa7f3656527c48b1.jpg

图1:萎缩性胃炎示意图

一、胃黏膜的“热带雨林”被谁摧毁了?

正常胃黏膜就像热带雨林,住着壁细胞、主细胞、黏液细胞,他们各司其职。壁细胞是生产胃酸的“柠檬树”,每天大约可以分泌1.5升胃酸;主细胞是分泌消化酶的“蛋白质工厂”;而黏液细胞是24小时制造防护涂层的“油漆工”。但当遭遇幽门螺旋杆菌(HP)这个“拆迁队”、酒精刺激的“酸雨”或自身免疫的“误伤导弹”,这片雨林就会逐渐荒漠化,形成萎缩性胃炎。

二、病理报告里的“神秘代号”

当胃镜取来的活检标本来到病理科,我们会用“三重警报系统”评估危机等级:

1. 荒漠化(萎缩)

胃腺体数量减少,就像森林变成稀树草原

2. 杂草入侵(肠化生)

胃细胞化生,变异成细胞,就像仙人掌混进草地;可以分完全型肠化和不完全型肠化,后者癌变风险更高

266f89f8b4c348a2af155eb6deb78b38.jpg

图2:镜下可见

3. 捣蛋鬼出没(异型增生)

细胞排列混乱,出现“叛逆分子”,异型增生大致可以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高级别异型增生是最后防线,转变成癌的风险更高)[1]

2021904db3fa48419e9ace04ccaf2899.jpg

图3:低级别异型增生

三、“犯罪现场”重建技术

要抓住萎缩性胃炎的“罪魁祸首”,病理科有这些神器:

1.特殊染色:给幽门螺杆菌穿荧光衣(改良Giemsa染色)

2.免疫组化:用MUC5AC标记胃细胞,MUC2标记肠化生细胞

3.基因检测:查CDX2基因异常表达,就像查“细胞身份证”

四、逆转“沙漠化”的生态修复

虽然重度萎缩就像砍伐后的树桩不可再生,但早期干预能按下暂停键:

1. 铲除HP“拆迁队”

四联疗法(2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根除率超90%[3]

2. 补充“植被种子”

叶酸、维生素B12促进细胞修复(萎缩改善率提升37%)

3. 建立“防护林”

多吃西兰花(含萝卜硫素)、喝绿茶(含茶多酚)

五、病理医生的温馨提醒

1. 40岁以上胃病患者:建议每1-2年胃镜+病理检查

2. 发现肠化生:根据类型制定监测计划(不完全型需更密切)

3. 戒烟限酒:烟雾会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40%

记住,萎缩性胃炎不是胃癌"判决书",而是身体发出的"生态预警"!

当我们把胃黏膜切片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仅是细胞的变化,更是一个微观世界的兴衰史。下次拿到病理报告时,希望你能读懂这些“细胞日记”,和医生一起守护好身体的“绿水青山”。

注:

文献引用:

[1] 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

[2]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指南2022

图片1来源:原创(电脑绘图)

图片2、3来自病理公众号——为你理病

作者:吴梅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