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收起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内容

血管呵护指南 | 这些常见病,都是“血管垃圾”惹的祸—— 糖尿病,控制饮食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11/04 点击数: A- A+

哪些人要测血糖?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的特征(年龄超过18岁):

长期采用静坐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家庭史(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等)

年龄40岁及以上

有血糖值曾经明显升高或降低超出正常范围的病史

超重(BMI超过24千克/平方米)或肥胖(BMI超过28千克/平方米),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

有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或正在进行降压治疗

有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2.22毫摩尔/升]病史,或正在接受降脂治疗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史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千克)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等


空腹血糖:筛查糖尿病首选

空腹血糖是指人在隔夜空腹(20点后直到第2天6点前不进食)的状态下通过采静脉血检测得出的血糖值。大部分人是通过体检检测到空腹血糖升高,而发现糖尿病的。

测试结果:

小于6.1毫摩尔/升,正常的空腹血糖;

6.1-7.0毫摩尔/升,糖耐量异常,重视这个情况;

超过7毫摩尔/升,不能立刻诊断为糖尿病,需再次复查空腹血糖,同时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完善葡萄糖耐量实验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检查。

常用口服的糖耐量试验:

测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服用75g无水葡萄糖,服糖后的1/2、1、2小时各测血糖1次。


餐后2小时血糖:提高糖尿病诊断率

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发现和诊断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很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并不高,餐后血糖却很高,如果只查空腹血糖,往往会耽误了病情。

餐后2小时血糖,是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也能较好地反映饮食及服药是否合适,并且医生可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来调整饮食和药物。


糖化血红蛋白:调整降糖方案的重要依据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且能保持120天左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且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抽血的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因此可在任意时间进行抽血。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也就不可能达标。

测试结果:

血糖控制差,是心、脑、肾、血管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且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诊断不能依据指尖血

血糖仪,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血糖检测仪器,有利于在家随时进行检测,但其测量的指尖血测出的血糖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但是对于已经明确血糖有所升高或诊断为糖尿病的朋友来说,测量血糖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了解降糖治疗的效果以及监测是否有低血糖,参考指尖血的测量结果即可。


糖尿病患者该吃什么

营养治疗的目标:控制血糖、尿糖、血脂及血压,使之接近或达到正常值,以防止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维持理想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供给充足的营养,从而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营养治疗的原则:在总热能控制的前提下,全面均衡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控制总能量

供给量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不同体型、不同劳动强度人群的能量需求参见下表:

体重      不同劳动强度能量需求(千卡/千克·每天)

               卧床     轻体力     中体力     重体力

消瘦        20-25     35          40       45-50

正常        15-20     30          35          40

超重或肥胖   15     20-25       30          35


平衡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推荐供给量占总能量的50%-60%,不低于50克/天;宜选用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以淀粉为主,粗杂粮以荞麦、燕麦、黑米、玉米等为主;根茎类以魔芋、蒸芋头、山药、土豆等为主。

脂肪: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如减少动物内脏、红肉(如猪、牛、羊等)摄入,可适当摄入白肉(如鸡、鱼肉等)。推荐供给量为1.0克/千克/天,占总能量的20%-30%;烹调油每日不超过25克;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摄入脂肪小于300毫克。(提示:烹调油及多种食品中所含的脂肪均应计算在内。)

蛋白质:推荐供给量为0.8-1.5克/千克/天,占总能量的10%-20%,其中优质蛋白(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至少占总蛋白质的1/3。含蛋白质为主的食物有:畜、禽、水产、内脏等肉类,牛奶及乳制品,鸡蛋、鸭蛋等蛋类,大豆及豆制品。


每周至少坚持运动150分钟

运动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成年糖尿病患者,一般建议每周至少坚持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和打高尔夫球等,也可以选择稍强的体育运动,如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骑车上坡等。



但是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不适宜运动的人群:当血糖超过14-16毫摩尔/升、有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


一日三餐七分饱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饮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分饱,要少食多餐,尽量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辛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但要明确注意一点,不管这个东西有多好,多么适合糖尿病患者吃,都不要过量。相对的,有些食物虽然较不适宜糖尿病患者,但是偶尔为了口腹之欲,微量的摄入也并不是绝对不可以的。

总之,一切的饮食习惯、行为改变,都是为自身的健康和快乐服务。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有其他行为的资本。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