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收起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内容

检验科 | 胃癌筛查之胃功能三项

发布时间:2024/01/26 点击数: A- A+


c1fbdb78f68869e4a244b5cad074c57
  •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10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

  • 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 早期胃癌患者通常没有特异性症状

  • 开展胃癌筛查可显著提高胃癌早期病变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

 

胃癌早期筛查的指定方法

目前,通常采用两步法进行胃癌筛查,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高危人群进行内镜检查的筛查策略,这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性途径。血清胃功能三项: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的检测,对于早期胃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IMG_258

胃蛋白酶原(PG)是胃的一种细胞分泌的与消化有关的物质,包括两种同工酶,分为PGI和PGII。大部分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完成消化功能,仅1%的胃蛋白酶原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稳定存在,胃萎缩时会改变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因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下降可以作为胃黏膜萎缩的可靠指标。萎缩性胃炎时因为分泌能力的下降,PG分泌也下降,所以血清PG下降可提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程度。

胃泌素-17(G-17)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主要由G细胞分泌。G细胞是典型的开放型细胞,以胃窦部最多,其次是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等处。它对调节消化功能保持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G-17仅由G细胞分泌,所以G-17是胃黏膜损伤的重要指标。如果G-17偏高,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IMG_260

 

IMG_259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

PG I ≤ 70 ng/mL 且 PG I/PG II ≤ 3:

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

可能原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特别注意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

PG I ≤ 70 ng/mL 且 PG I/PG II > 3: II > 3:

胃蛋白酶分泌较少,建议定期复查。

可能原因:以胃酸分泌少居多,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的高风险。

胃粘膜有破损,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或禁酒、两周后复查。

PG I > 240 ng/mL 或 PG II > 20 ng/mL:

可能原因:PG II 较稳定,但胃粘膜受攻击或受破坏时活动期的 PGI会明显增加。HP 感染、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可致血清 PG I、PG II 增高。胃溃疡复发 PG II 增高明显,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PG I、PG II 增高明显。

G-17:

1、G-17≤1pmol/L:提示重度的胃窦粘膜萎缩风险或高酸;

2、G-17≥15pmol/L:提示胃体粘膜萎缩或胃窦增生的风险(需排除PPI等药物影响);

3、G-17在7~15pmol/L:提示非萎缩性胃炎。

研究提示随着G-17水平升高、PG I/PG II比值下降,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风险增加。

 

哪些人群推荐做检测?

泰州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开展的“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检测项目,推荐以下人群可进行检测,以预测早期胃癌患病风险。

IMG_266

既往疾病史a: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心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检查方式:静脉采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