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 | 不能耽误的口腔急症——颌面间隙感染不可忽视
颌面部间隙感染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炎症的总称。间隙感染的弥散期称为蜂窝织炎,化脓局限期称为脓肿。颌面部间隙较多,包括咬肌、翼颌、颌下、咽旁、舌下、口底、颊、眶下、颞、颞下等间隙。
病因
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在婴幼儿中多见。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和血源性感染者已少见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反映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百细胞计数升高、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明显,但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音。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明显,短期内可出现全身衰竭,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有时低于正常,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性休克等症状牙源性感染的临床症状表为较为剧烈,多继发与牙槽脓肿或骨髓炎之后,早期即有脓液形成;而腺源性感染炎症表现较缓,早期为浆液性炎症。然后进入化脓阶段,称为腺性蜂窝织炎。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有时表现极为严重。
感染发生在浅层的间隙,局部体征极为明显。炎症化脓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发生在深层的间隙感染,由于核骨周围与口底的肌和筋膜致密,局部体征多不明显,即使脓肿形成,也难扪出波动感,但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压缩痛点颊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
治疗
1、全身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因不同,在炎症的不同时期,注意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才能收到好效果。
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
2、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负、封闭理疗,有解毒、止痛的作用。
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
其目的是:
(1)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
(2)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切开排脓避免发生窒息。
(3)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
(4)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切开引流的指征:
(1)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书记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
(2)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3)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4)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流;
(5)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拔除病灶牙,避免感染复发。若有瘘管长期不愈,则应考虑作瘘道或死骨刮治术。若为囊肿或肿瘤继发感染,应作手术刮治或切除,才能根治。
颌下间隙感染
颊间隙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