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

介入科

介入科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

发布时间:2023/05/24 点击数:

一、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人体动脉就像我们家里的管道,向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运送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管道时间久了会产生水垢、生锈,血管随着年龄增长也会生锈。由于吸咽、高血压、高血脂等原因,血液中的脂质会堆积在血管壁中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斑块增大,下肢的动脉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进而出现下肢缺血的症状,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不少中老年朋友走路时明显感觉足部发凉、“小腿肚子”发酸,甚至还有一些人运动后腿部疼痛,走路一瘸一拐,必须找个地方休息休息才能继续走路。这样的“走走停停”,在医学上有个术语叫做“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最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添加图片描述

 

二、什么人易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冠心病”、“脑梗死”一样都是血管硬化性疾病,只是发生的部位不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如: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壁的损伤,加速动脉内壁的脂质浸入与沉着。

2.高血脂:高血脂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形成斑块。

3.糖尿病: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硬化闭塞的进程,并且使病情更复杂。

4.吸烟:加重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5.年龄:动脉硬化绝大多数于50岁后发病。

6.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高糖,高盐,高胆固醇类饮食也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7.男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也较早。

 

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由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不同,表现为程度不等的缺血表现:

1.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伴有肢端麻木、发凉、发绀等;

2.休息时也发生疼痛(静息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

3.晚期可能发生肢端坏死,甚至需要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IMG_256


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经下肢动脉超声以及下肢CTA或MRA可以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部位及狭窄程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包括一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等,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而对于存在明确临床症状且相关检查证实有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时,一般、药物治疗疗效有限,则需性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置管溶栓、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机械血栓抽吸等。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相对简单、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优点,是目前诊治血管性疾病的主流发展方向。

示例:

1684915712801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