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

介入科

介入科 | 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发布时间:2023/05/22 点击数:

一、什么是肝血管瘤?

所谓肝血管瘤,本质是肝内大量异常增生的畸形血管团,形成像肿瘤一样的东西,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并非癌症,且多无恶变倾向。

肝血管瘤在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普通人群中, 肝血管瘤的患病率约为0.4%~20%,通常在非特异性腹部症状的检查期间偶然发现。影像学检查中肝血管瘤的发生率约为5%。不同年龄的人均可生长肝血管瘤,但在30-50岁女性中更常见。


二、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

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血管瘤增至5cm以上时,可出现下列症状:

1.腹部包块:腹部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

2.胃肠道症状: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等消化不良症状。

3.压迫症状:巨大的血管瘤可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推挤和压迫。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

4.肝血管瘤破裂出血: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

5.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引起的凝血异常。


三、肝血管瘤的诊断

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

1.B超检查:

B超表现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

2.腹部CT:

CT平扫检查多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密度与主动脉接近。门静脉期对比剂向心性扩展,强度逐渐降低。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完全充填,与肝脏密度相同。

表现出“快进慢出”的典型特征。

3.MRI检查

MRI检查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且强度均匀,边缘清晰,与周围肝脏反差明显,被形容为“灯泡征”,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异性表现。

增强扫描也表现出“快进慢出”特征。


四、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一般没有症状,且无恶变倾向,原则上以随访观察为主,无需处理。

但是当出现下列情况,可予进一步处理:

1、肝血管瘤大于5cm,有明显的腹部隐痛、餐后饱胀等症状者;

2、肝血管瘤邻近肝包膜,有破裂风险者;

3、肝血管瘤已经破裂出血者。

既往肝血管瘤手术切除,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

目前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更加微创、安全,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

1684741180258


示例:

1684741225441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