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收起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内容

南医大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频频传来好消息......

发布时间:2023/01/19 点击数: A- A+

"风暴”中心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最近,南医大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频频传来好消息,90岁白肺老人即将康复出院,64岁重症肺炎合并胆管占位,病危的老人转危为安,87岁呼吸衰竭老人血氧维持在90以上,平均每天出院十多名病毒性肺炎患者……

过去的一个月,随着抗疫重心,从“防”到“治”的转变,所有医护人员面临的是,抗疫三年来最艰难的一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毫无悬念地成为本次疫情的“风暴”中心。

目前,南医大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个病区收治病人约140人,所有床位满员,工作强度较平时明显增强。

而且,收治的病人多数是急、危、重症患者,被送来时就存在低氧血症、胸闷气喘等情况,需要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机械通气等氧疗措施,有的当下就要立刻抢救、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内科门诊工作量较平时也明显增大。门诊人数从平时200人次,到现在保持900以上的日均人次。”南医大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RICU主任张兵介绍。

高龄老人大多伴有基础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这些也都是屡被提及要引起重视的。

医院集中人力、物力、各方资源,有条不紊应战高峰到来。

增加门诊人次,扩容病房,全力收治病人,将轻症病人分流至其他科室及基层医院,确保急危重症病人应收尽收,都能够得到及时、精准、有效的治疗。

“现在还不是最难的时候,12月下旬到元旦前,病人像潮水一样涌来,就像决堤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工作间隙,张兵顾不上休息,又赶紧回到办公室继续协调工作。

在紧张的病床呼叫铃声中,医生与护士匆匆地写病历、查房、沟通病情、配药、为患者进行床旁治疗……他们步履匆忙,语速极快。

加上张兵,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共有28名医生,门诊量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看1000多个病人,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作为高危群体几乎绝大多数被新冠病毒感染。

张兵刚刚阳康,还伴有咳嗽,而此前即使一度发热到39.1度,也是吃了退烧药后,继续上班,没有休息。

“这段时间,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都非常辛苦,许多医护人员都轻伤不下火线,大家都知道人手太紧张,谁停下来,找人顶替比较难。”

忙完回到家中已是夜里8、9点,他没有停下来休息一天,下班后都在不断回消息、接电话。

“要协调病床,保证病重患者能尽快住进来,要统筹整个救治工作,确保忙中不出错,保证救治质量,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

不仅张兵忙得脚不沾地,科室其他医生感染后也都在超负荷运转。

“林雯忙起来顾不上吃饭,晚上7点多还呆在医院不走;吕雨欣连夜插管抢救重症病人,奋战到天亮;呼吸科医生一般不是在去门诊的路上就是泡在病房……”

而张兵时常担心团队里的人有没有按时吃饭:“早上买好早饭,督促值夜班的同事吃完赶紧回去睡一觉,晚上安排人员接班,真的很担心大家的身体。”

1月12日,今年90岁的戴爹爹血氧饱和度达到了正常水平,可他在1月3日晚上急诊入院时,却是一例“白肺”新冠重型患者,胸闷气喘症状明显,伴发热,Ⅰ型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加上长期高血压,病情陷入危险的境地,吸氧时血氧饱和度才80%。

“通过高流量吸氧和无创机械通气交替氧疗、俯卧位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步改善,复查CT时显示大部分‘白肺’已经逆转,病灶吸收了很多,准备出院,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入院时                                    出院前

看到医生过来查房,老人家开心地打招呼、感谢。满面笑容、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他刚刚经历了重症肺炎,甚至一度难以脱离氧气面罩。

而让张兵触动最深的,是不断给予支持理解的患者家属。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们能好好休息一会。”“谢谢带病坚守的你们。”

一句句的暖心话语,成为了张兵这些日子里最好的精神支撑。

锦旗的背后,都承载了一份肯定,每一次的真诚感谢,都是对医者最大的鼓励......

如今,呼吸科每日出院人数15人左右,患者出院的节奏加快了,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高峰正在渡过,黎明的曙光似乎正在接近。

看到病人一个个出院,张兵终于宽慰地笑了,“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