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 微镜头 |(二十一)我在“疫”线写青春
金秋十月,新冠疫情悄然来袭,凤城被按下了“暂停键”。防疫抗疫,泰州全民动员,我院全体医护人员更是严阵以待,我也随时准备着赴“疫”线,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疫”线告急 火速应征
10月17日晚上,我下班回到家中,吃过晚饭,料理完家务,辅导好孩子的作业,让孩子休息后,已经10时许。正准备上床美美地睡上一觉,突然接到电话,“黄码医院”有孕妇需要B超急诊,要我立即出发。
握着手机,我扫视了一眼熟睡中的儿子,有点不舍。然而,疫情面前,身为医务工作者,这是我的神圣使命。“疫” 线告急,岂容有一丝一毫犹豫。
正在书房里忙着整理报表的丈夫闻讯赶来,边帮我整理衣物,边安慰我说:“没事,家里有我!你保重好自己!”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十分钟后,我在睡梦中的儿子额上匆匆一吻,心里默念:“儿子,等待妈妈凯旋!”随即转身,拎着行李箱,发动汽车风驰电掣般奔向抗疫前线。
不忘初心 披挂上阵
作为B超医生,主要职责就是给患者病况作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医院晚上让我火速赶到“黄码医院”——野徐人民医院,是因为有位急诊孕妇无法准确评估病情,需要B超鉴定。
我当即投入战斗,穿上防护服,打开B超机时,我蒙了。机器稍显陈旧,没有报告系统,我只能靠边摸索着操控机器检查,边手写报告。孕妈一走进B超室,我就向她致歉:“对不起,姐妹!我刚到这,对这里的机器还不熟悉,可能要耽误一点时间。不过你放心,我会仔细检查的。”那位孕妈微微一笑:“没关系,你这么晚赶来不容易!”检查报告出来了,我立即将数据交给主治医生。做完急诊检查,走出B超室后,我才了解到“疫”线工作的压力比我想象的更大。
初创“黄码医院”的10月15日当天,只有一名医生,需要诊断病情,撰写病历,安抚患者,接听咨询电话,与医院电话沟通协调相关工作……忙得他晕头转向。医护人员从早上七点半忙到下午四五点滴水粒米未沾。回到宾馆,连饭都不想吃,只想早点休息。目睹着同事们忙碌的身影,我想起当年穿上白大褂时的誓言“救死扶伤,奉献青春”,抗疫路上,我要和他们一起书写好自己的青春诗篇。
举头遥望 万家灯火
来到“黄码医院”的第二天,患者逐渐增多,工作量越来越大。由于戴着面屏,看不清屏幕显示,检查时间是平时的两倍。
一天上午,我七点半进入B超室,直至十二点半,做了六个检查后,衣衫被汗水浸透,水汽迷蒙了双眼,两腿发软,我坐着舒缓了好久,才慢慢站直了身子。脱下防护服后,饭刚吃到一半,就来了个急诊,我连忙坐到机器边,当天共检查了九个孕妈,说心里话,确实太累太累了。然而,每当看到孕妈那焦虑与期盼的眼神时,身为母亲的我,立马忘了累。
很快我便熟悉了机器,工作开始变得得心应手,我自制的报告打印模板,让孕妈的等待时间变短了。
夜阑人静,我拖着沉重的双腿来到宾馆窗前,仰望夜空,星光闪烁;遥望泰州城里,霓虹闪耀,幢幢高楼,万家灯火。我想,那里应该也有我家射出的灯光。
丈夫上班,儿子读小学二年级,他会使用电脑上网课吗?儿子的太公太婆都是百岁老人了,太婆还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爷爷奶奶要在老家照顾太公太婆,谁给孩子烧饭洗衣?谁陪孩子学习?
正准备掏出手机,手机响了,是丈夫打来的视频。视频中,儿子的笑脸似花儿般灿烂,声音似银铃般清脆:“妈妈,我们想你!妈妈,你是英雄!妈妈,我会用电脑上网课啦!”儿子连珠炮似的说个没完,丈夫嘿嘿笑着,还是那句话:“家里有我呢,你保重自己!”婆婆在旁边插话说:“孩子没事!老家有你爸,我在这里呢!”
我捧着手机热泪盈眶,有这样的家人支持,有广大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负重逆行,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
对着手机,我哽咽着:“儿子,妈妈很快就回来!送你上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