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收起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内容

我院完成苏中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发布时间:2020/04/08 点击数: A- A+

“体重”仅2克,却能保证在患者心脏停止搏动或搏动较慢时重新启动,关键这颗状如胶囊的设备还能不需充电满负荷工作10年左右。现阶段上市的起搏器中,最为袖珍、浓缩的高科技版本终于在泰州完成了首例植入。

41日上午9点,泰州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苏中地区首例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患有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86岁的张老太成了这颗神奇起搏器的受益者。

心脏跳动次数不足

唯有起搏器能助其正常搏动

86岁张老太,近一个月来总是心悸、头晕、乏力,甚至都不能走路。家人将其送到医院检查,最终她被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跳40/分,心跳最慢时只有30/分。

“心脏不同于身体内其他脏器,它具有自主跳动的功能,每天跳动约10万次左右,正常人心跳每分钟在60-100/分,休息时心跳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这些都是由心脏的‘电路系统’控制的。”市人医心内科主任阮中宝介绍说,这个控制心跳快慢的司令部,称为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包括房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等组成,如果司令部“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或老化,心跳就会变慢。

如果心跳太慢了,就会出现头晕、胸闷、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一过性眼睛发黑、神志丧失。如果心跳变慢的同时,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就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了。

没有起搏器保护,张老太的心脏随时可能停跳。可见,植入心脏起搏器就成了挽救张老太生命的唯一选择。

无需开胸、全麻

40分钟搞定手术

但张老太的实际情况并不适合植入常规的心脏起搏器。阮中宝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患者高龄、体质差,还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再加上患者本身的血管条件差,并不具备常规手术条件。如果植入常规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风险又极高。

原来,张老太10年前因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先后进行了支架植入、二尖瓣主动脉置换以及三尖瓣成形术,如果使用传统方法置入有导线的起搏器,必须跨过三尖瓣将电极导线放置于右心室,导线的存在势必影响三尖瓣的功能。

怎么办?阮中宝告诉张老太的家人,现在有一款全球最先进的无导线起搏器,大小形状如同一颗胶囊,长度只有2厘米,重量仅2克。个头虽小,但内里却整合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起搏技术元件。

得知这款最新仪器只有胶囊大小,且无需做开胸手术,张老太和家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41日上午九点,市人医院长朱莉教授、市人医心内科主任阮中宝教授团队开始为老太进行手术。

局麻后,从右侧大腿处的股静脉穿刺,医生们利用传送管道送入“胶囊”起搏器,穿过三尖瓣,导管向前方喷射造影剂,X光透视下,起搏器抵达右心室,医生小心翼翼地将其释放,通过线左右牵拉测试,医生确定起搏器的四根“爪子”已经牢牢扎根心肌壁。

至此,手术成功完成,耗时仅40分钟。

仅维生素胶囊大小

寿命却长达10

阮中宝介绍,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有效手段,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就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但是它体积较大,即便不断改良,依然有火柴盒般大小。植入后需要经静脉途径植入起搏电极,还需要在皮下制作囊带埋藏起搏器,因此就有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电极相关并发症、囊带感染等并发症,也影响患者的美观。

和传统起搏器不同的是,张老太植入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减少了创伤、电极故障与并发症,也显著降低了感染风险。

此外,Micra体积减小了93%,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g。它还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寿命有10年左右,同时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的创新功能,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

阮中宝说,“这粒小小的起搏器,个头足够小,以至于可以直接植入到心脏内,体表没有传统起搏器植入部位的皮肤隆起和疤痕。即便是满负荷、全天候的工作,也能保证10年的工作量”。

首例植入的成功实施

开启了苏中地区无导线植入新纪元

与传统起搏器植入后需严格卧床一周不同的是,手术第二天,张老太明显感觉中气足了,心不慌了,并开始下床活动了。术后还无需拆线、换药。对此,张老太和家人倍感惊奇、兴奋。

对此,阮中宝解释说,植入时,“胶囊起搏器”犹如被线牵住的电子小“风筝”,在通过血管送到患者右心室着床后,小“风筝”放飞并独立完成传统起搏器的各项工作,所以患者身体的直观感受十分良好。

据了解,我市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市人医心内科医疗团队丰富的介入经验,开启了苏中地区无导线起搏的新纪元。“希望这项创新技术和疗法可以快速推广和普及,让更多患者获益。”

据阮中宝介绍,无导线起搏器适用于伴有永久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颤(AT/AF)的心动过缓患者,及房室传导阻滞伴有高龄、预期起搏比例低、静态生活方式等患者。

除了年老、血管条件太差、囊袋反复感染的患者,年轻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毕竟常规起搏器的使用年限理论上为10-15年,但由于局部摩擦、个人的原因,往往使用寿命并不久,需要反复更换导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关闭本页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