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又一术式填补泰州空白!
今年74岁的徐大爷是房颤老病号,每隔一年他都会住院复诊、调理。最近,他觉得心慌得厉害,再次住进了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住院期间,徐大爷的胸部CT引起了医生的注意。胸部CT片提示:前纵隔占位,胸腺瘤可能。心内科医生立即找来胸外科专家会诊,经过细致的辅助检查和评估,最终胸外科专家判断,徐大爷心脏前方的占位是纵隔肿瘤的一种——胸腺瘤。
据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卢开进介绍,人的胸腔里最大的器官是肺,左右各一,在左肺和右肺中间的这一部分结构就叫纵隔。它相当于一堵墙,起到分隔左右肺的作用。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将纵隔划分为上纵隔、下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纵隔肿瘤就是指从纵膈这一区域生长出来的肿瘤。“纵隔肿瘤其实是统称,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卢开进说,比如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就是胸腺瘤,来源于淋巴造血细胞的就是淋巴瘤,来源于生殖细胞的就形成生殖细胞肿瘤等。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就是徐大爷的这种胸腺瘤,不同年龄段均有,但年轻人较多见。
由于肿瘤周边有心脏、大血管、重要神经、气管、食管等,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形成压迫,产生更大的危害,最好是手术切除。 而纵隔肿瘤的手术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它好比刀尖上的舞蹈,稍有不慎就会跌下深渊。因为在手术区域密布着心脏大血管、肺脏大血管、气管、神经等十分重要的器官组织,任一器官受损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这属于胸外科手术中较难的级别。
就具体手术方式,卢开进介绍,一种是劈开胸骨的传统手术,损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另一种是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这是近十年来选择最多的术式,创口小、疼痛轻。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虽然微创,但不少患者术后伤口内侧有火辣辣的疼痛感,这是手术中损伤到了肋间神经产生的,是手术的并发症。到底有没有创伤更小、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又能解决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办法呢?这是卢开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最终,他找到了新的术式:“全胸腔镜经剑突下入路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这一术式填补了泰州技术领域的空白。该手术仅需在剑突下开两三个2厘米长的切口就可完成,手术出血少、视野开阔、清扫纵膈组织方便、高效、无死角。更重要的是,彻底避免了手术对肋间神经、肌肉等胸壁组织的损伤,较好地保持了胸壁的完整性。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原先的两种术式,新术式下患者的体验和以往有天壤之别。
7月12日手术当天,在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各科室团队的共同协作下,徐大爷的纵隔肿瘤在未劈开胸骨的情况下顺利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仅约5毫升,历时约1小时。术后第二天,徐大爷的伤口没有明显疼痛感,开始下床活动。
卢开进说,从技术上来看,这种术式入路对医生的操作要求很高。但其优点很多,可以利用一个切口同时为双侧胸腔做手术。除了纵隔肿瘤,该术式还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双侧肺大疱、双肺结节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在卢开进看来,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恢复速度的技术,才是真正体现胸外科微创技术好坏的重要指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